旅行,从弗吉尼亚开始

纽约不是美国,这是刚到纽约的时候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之一。这么说的纽约人,语气里透着典型的纽约式自豪。那有点类似上海人对于外地人或曰乡下人的优越感——当然,少了点鄙夷,更多的是善意的提醒。哥大给新生开的课里面,就有一门叫“New York as a Foreign Country”——对于那些来自small town America的人来说,这个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可能的确像是另一个国家那样陌生。倒是我们这些有过都市生活经验的外国人,并不觉得纽约与北京、上海、香港有什么不同。 继续阅读“旅行,从弗吉尼亚开始”

选后第二天

一切都没有变,可是一切都变了。早上走在曼哈顿街头,仿佛能够感觉到一些微妙的躁动蕴藏在空气里。那种气氛,有点像是中国大年初一的早上,大街上静悄悄的,可是能够闻到刚刚过去的除夕夜残留下来的期待和激动。

当然,这不是一年一度的除夕,而是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质变,这个国家刚刚经历了以后将注定在历史书中被一遍一遍提起的历史性时刻。 我并不是一个奥巴马的支持者,在纽约这个民主党人占90%的深蓝州,很多时候身边狂热的奥粉们对老马侃无休止的嘲笑甚至让我感到反感。但我很愿意努力去喜欢上这个像摇滚巨星一样有号召力的年轻政客。 继续阅读“选后第二天”

其实,功夫熊猫是一个三角爱情故事

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做作的比喻,我会说《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是中美文化最完美的一次交媾。制作者很用心,也不自以为是,所以做出了一盘可口的美式中餐,充满惊喜。不说那些充满浓郁中国风情的诸多细节, 也不说梦工厂为本片特地改制的logo和电影字幕上的汉字设计,单听配音的几个老美们拽直了舌头把“乌龟”两字发得字正腔圆,又把“师父”说成广东话的 “媳妇”,其诚意就足够让人感动。 继续阅读“其实,功夫熊猫是一个三角爱情故事”

纽约,纽约

阴差阳错地去看了Sex and the City的午夜首映,既然看了,就说两句吧。

其实我一直把周围的朋友分成两种人,一种是喜欢Sex and the City的人,一种是不喜欢Sex and the City的人。我是老友记的死忠粉丝,还在中国的时候就把50张影碟翻来覆去看了五六遍,老友记的电影版,绝对是我必看的剧目。所以我是属于后一种人。但是拍成电影的Sex and the City,我认为比电视好看,至少让我这个男观众也津津有味地看完了,两个半小时看下来也不觉得长。 继续阅读“纽约,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