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大会的八卦

从上个星期天开始,联合国大会又在曼哈顿岛中城东侧的联合国总部拉开了帷幕。这个一年一度的世界元首峰会已经在纽约举办了64年,纽约人早已对从一大道到二大道42街到45街之间的这一块小区域重兵囤积、随处可见狙击手的景象习以为常见惯不怪。不过,每年都还是会有一些值得回味的花边趣闻让纽约人口水八卦一番。这倒也不枉当年纽约人捐地让联合国在东河之滨落脚的一片慷慨之心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联大召开,总是会有两个活跃的群体出现在纽约的街头。他们一样扛着标语牌,向路人散发传单——当然,那些传单上的内容不是宣传他们自己的主张,而是对他们敌人的攻击与声讨。 继续阅读“联合国大会的八卦”

热闹的美国选举

这几天,我们办公室里的小秘书戴安娜一直在烦恼一件事,在市议会的选举中她该投谁的票。

戴安娜是南美小国哥斯达黎加人,她的父亲是联合国系统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关系在世界各地频繁迁徙,因此只有25岁的戴安娜却曾经在8个国家生活过。最后,她和她的丈夫、哥伦比亚人胡安定居在了纽约——在纽约,这个世界的首都,人们来自这个星球的每一个角落,有着各种各样丰富的经历,戴安娜这样的背景,其实并不少见。

继续阅读“热闹的美国选举”

山寨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2009年3月25日,一个为网站访客随机搭配提供聊天服务、无需注册甚至无需输入昵称的网站Omegle.com正式上线。这个网站的创办人叫Lief K-Brooks,是一个只有18岁的美国中学生。网站推出之后,立即在中国受到追捧。根据Alexa的用户统计数据分析,网站有接近30%的访客来自中国,超过美国排在第一位。而这还是在站方据说由于服务器不堪重负以及受到来自中国的黑客病毒“brother spring is true man”(瑞星公司翻译为“春哥纯爷们”)攻击而不得不封了中国的IP之后。 继续阅读“山寨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让人失望的金球奖

刚刚看完了金球奖颁奖典礼,《贫民窟百万富翁》成为最大赢家。虽然并不出人意外,可是从一些私人的情感出发,还是觉得有点失望的。《贫民窟百万富翁》当然应该拿奖,这没有异议,也不能不说不恰当。之前向朋友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说,这是我2008年看过的最好看的电影。所谓好看,是说其电影语言有冲击力——独出心裁的结构设置和叙事方式,一环扣一环地吸引人看下去,这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而在摄像机镜头的运用、画面的切割,乃至声音与画面的配合等许多方面,同样也是可以作为例子写进教科书的。

但是把这些剥开,无非是一个孟买底层少年在印度急速城市化过程中关于自身非典型成长过程的一些支离破碎的记忆。而如果能够把这部电影如此还原,那么我们会发现,故事本身不但平常,而且还可能有一些漏洞。两个儿时伙伴在分隔多年各自长大成人之后还能保持如此执著的热爱多少有点牵强,而那个作为反派形象出现的配角在最后突然的觉悟、冒着自己生命危险把女主角放出去找男主角的戏码更是突兀(果不其然,他很快被比他更坏的坏人打死了……是不是很像80年代港片的情节?),而最后男女主角重逢的一幕也有那么点宝莱坞的俗套。 继续阅读“让人失望的金球奖”

选后第二天

一切都没有变,可是一切都变了。早上走在曼哈顿街头,仿佛能够感觉到一些微妙的躁动蕴藏在空气里。那种气氛,有点像是中国大年初一的早上,大街上静悄悄的,可是能够闻到刚刚过去的除夕夜残留下来的期待和激动。

当然,这不是一年一度的除夕,而是一百年才出现一次的质变,这个国家刚刚经历了以后将注定在历史书中被一遍一遍提起的历史性时刻。 我并不是一个奥巴马的支持者,在纽约这个民主党人占90%的深蓝州,很多时候身边狂热的奥粉们对老马侃无休止的嘲笑甚至让我感到反感。但我很愿意努力去喜欢上这个像摇滚巨星一样有号召力的年轻政客。 继续阅读“选后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