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三十年

1970年的圣诞夜,纽约“小意大利区”著名的小混混罗伯特·德尼罗打扮得衣冠楚楚前往一个主要由文艺界的朋友参加的派对。

众所周知,派对是一个泡马子的好地方,事实上这晚小罗本来也是打算带个妞回家的。但是他的计划很快泡汤了,因为一个不知趣的家伙硬是把他拖过去跟一个叫马丁·西科塞斯的人聊天。

聊了几句才发现,两人之间的共同点还挺多。他们同样出生于1943年。小马也是意大利后裔,他从小生活的王子大街离小罗的势力范围扫帚大街仅仅两个街区。两人上同一间小学,去同一家咖啡馆,此前却不停地向左走向右走,从未有机会相遇。

两人从小都体弱多病,小马有先天性哮喘,小罗则因面色苍白被人取了个外号叫牛奶。

他们的相貌上都有一些异于常人的特点,显示他们天赋异秉。小罗的右脸颊颧骨处有一粒象征事业亨通的痣,小马则有两道如毛毛虫般肥硕无比的粗眉。

当然,此前他们或多或少听到过对方的名字。小罗主演过几部电影,在地下电影圈已经稍稍有点名气。立志做导演的小马混得要差一些,但也在街坊剧场排演过《雷雨》之类的文学名著。

两人聊得相当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势。他们互相交换了MSN账号和ICQ号码,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友谊之一就这样展开了。
1973年,小马搞到了一笔巨款,用来拍摄《穷街陋巷》,他邀请小罗在其中主演小意大利区一个不择手段打劫杀人的小流氓。小罗的表演细腻传神,一举成为当年的金鸡百花双料影帝。这是一次标志性的合作,小马实现了他一直想用电影表现意裔移民生活的夙愿,小罗则在银幕上重温了他行走江湖的英雄梦。更重要的是,两个人都从此踏上了成为巨星的征程。

两年以后,他们又合作了《出租车司机》,小罗扮演一个内心空虚濒临精神崩溃而疯狂寻找发泄途径的越战退伍老兵。虽然遗憾地没有获得奥斯卡,但这是一部足以进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电影排名前十的作品。

此后几年,两个人保持着平均三到四年合作一部片子的频率,他们总共拍了八部影片,几乎每一部都算得上经典。

小罗是一个天生的演员,他能够演好除了上帝之外几乎所有的角色。首先他有一种奇妙的亦正亦邪的气质,再暴力血腥的角色,由他来演,都不会招致观众的厌恶。无论是梳朋克头的出租车司机特拉维斯,还是《愤怒的公牛》中蛮恨乖吝的拳击手拉莫塔,在暴力的表象之下,他总让人感受到一种如蔚蓝的亚得里亚海那样让人心碎的柔软。其次他有一种能够迅速与角色融合成为一体的神奇本领,他可以同时把音乐家、落魄警察和黑帮老大这些截然不同的角色表演得逼真传神、让人不敢相信这是同一个人。这两点特质,加上他内敛中带点侵略性的表演风格,使他毫无疑问地成为表演之王。他不是马龙·白兰度,虽然他们先后因为饰演同一个角色而史无前例地都获得了奥斯卡;他也不是与他同一天生日的西恩·潘。许多人曾经试图模仿他,但是没有一个人成功,他们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而已。

而小马的本事在于,他能够不断地发掘出小罗的潜力,把他塑造成一个个在社会边缘和体制之外游走挣扎的经典角色。

有人甚至说,如果这两个人不相遇,那么电影史上只会多出一个二流导演和二流演员。这当然有点言过其实,毕竟他们也都有一些没有对方参与的经典作品。更准确地说,他们是站在彼此的肩膀上,成为更高的巨人。

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友情并没有耽误小罗泡马子。虽然三十年前的那个平安夜被耽误了,但是此后三十年小罗泡到的各式美女(空姐、名模、歌手和女演员)不计其数,其中有梅里尔·斯特利普和惠特尼·休斯顿。

今年的12月24日,小罗和小马将迎来他们相识34周年的纪念日。为了庆祝这一天,他们正在合写一部回忆录,预计将于明年出版。

华盛顿说,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长缓慢的植物。毫无疑问,小罗和小马长达三十年的友情,是一株伟大的植物――不是《美国往事》中诺德斯和麦克斯那种友情,也不是《愤怒的公牛》中拉莫塔和他哥哥之间的那种友情――这是真正伟大的友谊。

“我们可以做到即便不发一言,也能对对方的所思所想心知肚明,”小马说,“这就像一次电影上的婚姻,其结晶就是那些电影。”

为了表彰小罗小马的伟大友谊和杰出成就,意大利人决定授予这两位荣誉公民的称号。同时,他们特地把他们的首都命名为罗马。

《罗马三十年》有3个想法

  1. 俺是俗人 没有看懂<img src=&apos/images/biggrin.gif&apos vspace=2 hspace=2 border=0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screen.width/2)this.width=screen.width/2" onclick="window.open(&apos/images/biggrin.gif&apos,&apos_blank&apos);"><p><br>

回复 fitzroy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