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和孙悟空

看超人的时候我总是不住地想到孙悟空。从某种程度上说,孙悟空就是中国古代的超人。他们都是一种文化强盛到一定程度之后创造出来的介乎人和神之间的文艺形象。孙悟空是农业社会的浪漫朴素想象,超人则是属于工业文明的英雄情怀。

孙悟空是冷兵器时代的全球化想象(从印度取经回中土,这不就是信息共享么),而超人则是全球化时代容纳不下的宇宙野心(超人的故乡来自遥远的克里顿星球)。孙悟空身上有东方哲学,超人身上则有美国精神和个人英雄主义。

现实就是个洋葱

这部电影就象是一个洋葱,一层又一层, 掩盖着太多的东西。最外面那层是一个才女的第三部导演作品。撕了这一层,发现里面不过是个北京大妞对生活一厢情愿的撕扯。再往里,发现是王朔这个胡同串子在耍贫嘴。紧贴着贫的是幽默,紧贴着幽默的是讽刺。讽刺再往里一层是矫情,矫情的下面是落寞,落寞下面是理想主义。理想主义下面是悲观,是挥之不去的感伤,是现实这个洋葱永远都会让你流眼泪,而梦想永远无法照进来,只能在最黑的地方见。

看上去是挺美的,虽然正面全裸的镜头多了点

1. 看上去是挺美的,很多画面有油画感,虽然正面全裸的镜头多了点,

2. 突然所有的中国电影都一个调调:画面漂亮内容乏味。

3. 中国导演靠政治意象向西方电影节和影评人献媚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继续阅读“看上去是挺美的,虽然正面全裸的镜头多了点”

兄弟你为什么这样红

我最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兄弟》卖得这么火,为什么余华突然这么红?《兄弟》下册出版后仅仅几天,上海文艺出版社一向美丽温顺的责编在电话里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对我说:给媒体的书也没有了,一本都没有,三十万本全都被抢光了,新一批正在加印。别的书?别的书现在管不了了,我们现在就全力忙这一本!

因为有上册的畅销,下册的热卖在意料之中。可是,上册又是怎么畅销起来的呢?去年出了那么多的长篇新作,莫言的铁凝的王蒙的史铁生的还有五部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没一个火成这样的。除了《兄弟》浅显易读之外,我觉得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几年《活着》的盗版DVD广泛流传,使广大艺术青年及伪艺术青年有机会一睹这部至今未在国内公映的片子,更使“余华”这个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继续阅读“兄弟你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