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信与歧视

1.

那天,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个南非来的朋友。正是世界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自然,这个巧合,让我对他产生了一点点额外的兴趣。

“那你在北京做什么呢?”我问他。

“我是一个英语老师,在一个幼儿园里教小孩子英语。”他说。

教英语?我心里略微有些诧异——说实话,他的英语说得并不利索,而且带着不浓不淡的口音,显然并非他最擅长的语言。根据我对南非一点点浅显的了解,虽然英语也是南非的官方语言,但那里的英语无论和英式英语还是美式英语都相差甚远,而且绝大多数人并不说英语。“那你的母语是什么呢?”我问。

他大概看出了我的疑虑,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他的父母都是荷兰人,但他从小在南非出生长大,所以他的母语是Africaan——这是一种起源于荷兰语、又混杂了许多种语言成分的杂烩语言,但是与英语没有丝毫的关系。

我不想让他尴尬,所以没有就这个话题继续追问下去。但他的坦白,已经印证了我之前心里的一个猜想:许多中国人盲目地认为,金发碧眼的白人就必然会说纯正的英语。

细想起来,多年前我在一所国内顶尖的外语院校里读本科的时候,其中一个学期的外教就是一个母语是西班牙语的哥伦比亚人,名叫Hesus。对了,他还告诉过我们,西班牙语里j的发音就是h,所以他的名字就是Jesus. 只是那时我和我的同学们,还有学院里的领导和教授们,似乎没有人觉得不妥:为什么一个母语是西班牙语的哥伦比亚人,可以给英语专业的学生上英语口语课?

2.

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我的一个ABC朋友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想找一份教英语的工作,可是却备受挫折。她联系的每个学校都对她半信半疑,没有人相信她能教好英文。她再三说明自己在美国出生长大,英语绝对是她的母语。可是没有用,那些学校宁愿找一个德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来教英语,只因为他们是金发碧眼的白人,也不愿意找她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正宗美国人。

她很委屈地说:“我没有想到,在中国,我居然还因为自己的肤色和种族受到了歧视。”

3.

没错,这就是种族歧视。

曾经有一个刚到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朋友,旁敲侧击地问我:在美国你会不会经常有被白人歧视的感觉?

这是一个让我哭笑不得又无从解答的问题。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